-
去产能与保供应平衡术:“一刀切”调控的反思-凯时尊龙
- 时间:2016-11-29 02:03:50
来源:
15603758608 人气:290
价格的上升与效益的好转正在消融着去产能的市场倒逼动力机制,甚至可能会出现违规产能的反弹和僵尸企业的复活。
随着煤炭钢铁两行业超额完成全年去产能目标,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今年煤钢领域的去产能似乎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然而,在部分“一刀切”的行政政策下,两领域都出现了价格大幅上涨的现象,钢铁面临着复产潮,产量增长明显;煤炭更是在短期内出现了供应紧张的局面。
明年的去产能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一方面价格的上升与效益的好转正在消融着去产能的市场倒逼动力机制,甚至可能会出现违规产能的反弹和僵尸企业的复活。另一方面今年去产能并未解决的债务处置、资产处理等问题也期待在明年破题。去产能的配套资金并不充沛,如何从钢铁煤炭行业开始,推动更多领域化解过剩产能,更是任重而道远。
从去产能到保供应
11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肯定了今年的去产能工作,会议表示,目前全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的任务基本完成,时间提前。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钢煤去产能虽然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但应注意今年去掉的这部分产能是相对容易的,比如亏损的民间的钢铁煤炭企业,“听话的”央企等,然而仍有不少企业介于僵尸和非僵尸之间,其去产能阻力仍然很大,真正难啃的硬骨头还在后头,不能过于乐观。
煤炭、钢铁是今年去产能的重点。根据年初制定的计划,2016年要化解钢铁产能4500万吨左右、煤炭产能2.5亿吨。
值得注意的是,去产能的步伐是在下半年陡然加快的。
中钢协行业发展与科技处处长李全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钢铁去产能一开始让各个地区和企业签订了责任书,但随着后来政府督查的压力,不少地方增加了目标,也有一些企业把本计划明年完成的任务提前到今年来完成。加上一部分规模以下的企业去产能没有在统计之内,因而钢铁超额完成了去产能的目标。
李锦认为,超额完成任务的背后,政策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部委方面,继2月初国务院公布了煤炭、钢铁去产能的整体意见后,多个部委在数月之内从奖补资金、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制定了8个专项配套方案,政策力度空前。
不少基层官员表示,用市场手段去产能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去产能却有当年的任务目标,今年的去产能只能采取行政手段,以致一些“一刀切”的做法难以避免,而这对价格的波动甚至市场供应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比如,此前有消息称,地方政府在核定各省钢铁去产能任务基数时考虑划定13.3%作为任务线,其逻辑是全国产能化解目标1.5亿吨,相当于2014年总产能的13.3%;于是各省将现有产能的13.3%设为当地去产能基数,比基数少将被视作未完成任务。
另一案例则是煤炭以276天工作日来核定产能,在去产能过程中,有关部门将原来的330天工作日调整为276天,并要求全国所有矿井直接按原产能乘以0.84(276除以330)重新核定产能。
中钢协市场调研部副处长姜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严格执行276天工作日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去产能效果,然而也直接影响了产量的供给。加上需求回暖与运输不畅,不久前在多地出现了供应紧张的“煤荒”局面。
去产能与保供应、稳价格的目标尴尬地并存,发改委此后要求加快释放先进产能,“所有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合法合规煤矿,在采暖季结束前都可按330个工作日组织生产。”
李锦表示,去产能本身没有错,只是要注意“一刀切”的行政手段对短期供应的影响,也要注意在短期市场波动中一些投机因素的影响。
市场倒逼动力机制正在消失
在李锦看来,明年去产能将面临着更为复杂、艰巨的局面。
所谓复杂,是指随着钢铁煤炭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业经营状况的明显好转,去产能的市场倒逼动力机制正在消失。
以煤炭为例,自6月末开始,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5500大卡)开启了一轮长达18周的暴涨,到11月份,这一数字已经超过600元/吨,相比年初的371元/吨,涨幅超过60%。
钢铁同样如此,自春节开始,今年钢价经历了多轮上涨,进入11月以来,带钢、热卷、中厚板均再创年内新高:带钢2900元/吨,较年初1740元/吨大幅增长66.67%;热卷3300元/吨,较年初1880元/吨大幅增长75.53%;中厚板3180元/吨,较年初的1790元/吨涨幅高达77.65%。
煤企、钢企经营也普遍好转。截至10月31日,35家上市钢企三季报显示,29家钢企产生盈利,占比达八成。而在去年同期,35家钢企中亏损企业超过六成。
效益的好转让钢铁去产能迎头赶上了一场来势汹汹的复产潮,其中不乏一些违规新增产能的现象。
另一方面,尽管今年将超额完成去产能的任务,但深层的矛盾并未解决。在李锦看来,去产能的过程发生了两个转移:一个是空间转移,即对部分困难企业,尤其是国企,其去产能的人员安置大部分以转岗方式在内部消化,困难只是转移到其他部门和区域去了,冗员等包袱仍背在国企身上。其二是时间转移,是指债务等问题并未解决,只是把问题拖到了以后。
“明年的去产能任务还是非常繁重,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各家申报(明年的)计划,但今年的人员安置、债务处理等问题会延续到明年,解决难度还是比较大。”中煤协副会长姜智敏坦言。
过剩产能的资产处理和债务问题纠缠在一起。李全功表示,目前不少要去掉的产能并不能实际拆除高炉,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
另一个困难,则是后续配套资金的筹集。
人社部数据显示,煤炭去产能涉及安置人员约130万人,钢铁系统涉及约50万人。为此,中央设立了两年1000亿规模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但中央的资金并不能完全为去产能买单。
据李全功介绍,1000亿约有三分之一用在钢铁上,钢铁今年将安置职工18万,按吨钢来说,奖补资金每吨能补上几十块钱,按人头来算,一个人能补2-4万元。
这明显不够,“人员安置一般每个人都在10万以上,各省目前基本是和中央1:1筹集配套资金,市里和企业也会拿出一部分,但是这个钱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不够的,地方上的资金困难很大。”李全功说。
李锦则表示,下一步去产能有可能扩围到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造船等多个行业,所以,明年是一个艰难的攻坚之年。